不同时期湿疹治疗方法不同,很多人认为,湿疹的出现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。专家指出,不良的生活习惯确实是引发湿疹疾病的原因,但药物的不正确选择也是很重要的原因。很多类型的湿疹大多都是由于药物的不正确选择导致。
药物因素是某些湿疹,尤其是湿疹型药疹的最主要的原因。一般来说任何药物均有引起湿疹性药疹的可能性,如氨苄青霉素、阿莫西林、镍、肝素及汞主要引起佛狒综合征。青霉素、甲基多巴、别嘌醇、吲哚美辛、磺胺、金制剂、喹宁、氯霉素、可乐定与平阳霉素等主要引起内源性接触性湿疹。
湿疹药物的选择,如乙二胺类抗组胺剂如氨茶碱,食物和药物中偶氮染料;氯噻嗪、氯磺丙脲、甲苯磺丁脲、水合氯醛、氯碘羟、碘化物及有机碘化物,X线造影剂;链霉素、卡那霉素、庆大霉素、巴龙霉素、硝酸甘油片、氨茶碱栓剂和盐酸乙二胺、氨基汞、秘鲁香脂、苯左卡因和对氨基苯甲酸甘油、遮光剂、三氯叔丁醇、卤化羟喹啉霜、碘、硫酸新霉素、硝酸甘油软膏等。主要引起系统性接触型药物性皮炎。
不同时期湿疹治疗方法不同,首先患者在急性期,起病急,皮肤表现为多数群集的小红丘疹及红斑,基底水肿,很快变成丘疱疹及小水疱,疱破后糜烂,有明显的黄色渗液或覆以黄白色浆液性痂,厚薄不一,逐渐向四周蔓延,外围可见散在小丘疹,也称卫星疹。面部皮肤可有潮红及肿胀。间擦部位如腋下、鼠蹊部、肛门周围等处可以受累并合并擦烂。如护理不当常有继发感染可泛发全身。此期病儿夜不能眠、烦躁不安,合并感染者可有低热。
亚急性期:急性湿疹的渗出、红肿、结痂逐渐减轻,皮肤以小丘疹为主,时有白色鳞屑或残留少许丘疱疹及糜烂面。此时痒感稍见轻,可持续时间很长。可由急性期演变或治疗不当而来。
慢性期:反复发作,多见于1岁以上的婴幼儿。皮疹为色素沉着,皮肤变粗稍厚,极少数可发生苔癣样化。分布在四肢,尤其四窝处较多。若发生在掌跖或关节部位则发生皲裂而疼痛。如果治疗不当,或在一定诱因下,随时可以急性复发,自觉剧烈瘙痒。
在湿疹发病的急性期,症状相对还是比较轻微的,不过给我们带来的困扰却是一点也不小。而对于亚急性期的湿疹来说,不适的感觉就会更为强烈了。而对于慢性期的湿疹来说,不仅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困扰,在治愈上也相对变得较为困难,而且最容易反复发作。
不同时期湿疹治疗方法不同的,对于以上几个时期的湿疹,专家也给出了具体治疗方法。但对于湿疹型药疹,实际上就是由于药物使用不当所导致的。因此,对于长期使用药物治疗的患者,还有对药物过敏的患者,要慎重的选择药物进行治疗。
相关阅读
热门点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