盘状红斑狼疮有何病理改变?
上皮过度角化或不全角化,角化层可有剥脱,粒层较着。皮肤病损有时可见角质栓。上皮棘层萎缩变薄,有时也可见上皮钉突增生、伸长。基底蕴胞层光鲜明显液化变性,上皮与固有层之间可构成裂隙和小水疱,基底膜不清楚。
固有层毛细血管扩大,血管内可见玻璃样血栓。血管四周有密集淋巴细胞(T细胞为主)及少量浆细胞浸润,血管四周可见到类纤维蛋白沉积,苏木素伊红染色标本上呈粉红色,过碘酸雪夫反应(PAS)染成红色。结缔组织内胶原纤维玻璃样变、水肿、断裂。
直接免疫荧光查抄,在上皮基底膜区有一持续的、粗细不平均的翠绿色荧光带,呈颗粒状、块状,称为“狼疮带”(lupus band),为免疫球蛋白(IgG、IgM)及补体C3沉积。狼疮带是不是存在对该病的诊断、医治结果及其预后鉴定具有首要意义。盘状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皮损处,其狼疮带阳性率均为90%摆布,而正常皮肤狼疮带阳性率,系统性红斑狼疮为50%~60%,盘状红斑狼疮则为阴性。若是盘状红斑狼疮正常皮肤的狼疮带阳性,提示可能向系统性红斑狼疮改变。
相关阅读
热门点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