脚气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而引起的一种以消化、循环和神经系统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。患轻度脚气病时,神经系统仅表现为疲乏、记忆力减退、失眠等;严重时可出现中枢和周围神经炎症状,引起精神错乱、眼肌麻痹,甚至昏迷,有些患者还会出现两侧对称性的脚趾感觉异常、足部灼痛、腓肠肌痉挛、触痛、蹲坐位起立困难等。根据症状可分为以多发性周围神经炎为主要表现的“干型”表现为四肢感觉异常、过敏、迟钝,触觉痛觉减退,肌肉酸痛,肌力下降,行走困难;以四肢、全身和内脏水肿及浆液渗出为主要表现的“湿型”。
脚气病即维生素B1缺乏病,主要累及神经系统、心血管系统和水肿及浆液渗出。临床上以消化系统、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症状为主,常发生在以精白米为主食的地区。维生素B1(硫胺素)常与其他B族维生素同存于食物中,属水溶性维生素,在体内以辅酶形式参与多种酶系统活动,尤其在碳水化合物氧化产能过程中起作用。体内储存不多,易发生缺乏。
硫胺素广泛存在于谷类、豆类、坚果、酵母、肝、肉、鱼等食物中,谷类多存在于外胚层(糠、麸)中,精制白米中损失多。碱性溶液中加热易分解而失去活性。维生素B1又名硫胺素,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,广泛存在于粗粮、豆类、瘦肉等食物中,体内一般不会缺乏。但是,如果长期进食精白米、淘米时过分搓洗,就会引起维生素B1缺乏。
脚气病是因为人们吃得太“精”的缘故。原因是米麦中大部分维生素B1存在于外膜和胚芽中,所以,米面碾得越精白,维生素B1损失就越大。 糙米、麦胚、动物内脏、豆类、芹菜叶、莴苣叶等维生素B1含量丰富。多吃这些食物就大大减少患脚气病的机会。维生素B1主要存在于种子的外皮和胚芽中,如米糠和麸皮中含量很丰富,在酵母菌中含量也极丰富。瘦肉、白菜和芹菜中含量也较丰富。
症状:
1、婴儿脚气病发病常很突然,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者称脑型;突发心力衰竭者称心型。年长儿症状近似成人,以水肿和多发性神经炎为主。年长儿患周围性神经炎者呈现蹲踞时起立困难、膝反射消失、挤压腓肠肌疼痛。
2、常有乏力、精神萎倦、食欲不振、呕吐、腹泻或便秘,伴腹痛、腹胀、体重减轻、生长发育滞迟等。可早期出现下肢踝部水肿,甚至延至全身,或伴发心包、胸腔、腹腔积液。
3、常先表现烦躁不安、哭声嘶哑,以至失音,继而神情淡漠、反应迟钝、喂食呛咳、嗜睡,严重时发生昏迷惊厥。有时昏迷惊厥可突然发生。
4、常突发心力衰竭,婴儿烦躁不安、尖叫、呛咳、气促、出冷汗、唇指(趾)青紫。
5、孕母缺乏维生素B1,新生儿可患先天性脚气病,表现为哭声无力、神情萎靡、吸吮力弱、水肿、嗜睡。
治疗脚气病首先应纠正病因,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(如粗粮)。同时可以口服维生素B1,每次5~10毫克,每日3次,严重者应肌内注射,同时应补充足量的其他B族维生素。
硫胺素的需要量:维生素 B1 在人体内仅停留 3 ~ 6小时,所以必须每天补充。中国营养学会以此提出,一般成年人在轻劳动条件下,硫胺素的需要量为1.2—1.3毫克/天,当劳动强度增加时,供给量应逐渐增加,最高可达2.0毫克/天d。妊娠、哺乳期每天摄取 1.5 ~ 1.6毫克。生病、生活紧张、接受手术时,要增加摄入量。
相关阅读
热门点击